Pluto_Rabbit

这不是那本真正的绿皮书

奥斯卡最佳影片颁出后,我的推特timeline基本被绿皮书是自撞车以来最差的最佳影片的论调所淹没。

给些数据,绿皮书是21世纪以来metacritic上评分最低的电影,69(平撞车)。(今年的罗马96)(21世纪其他的最佳影片平均分约为90分)

《绿皮书》是有史以来(不考虑最早期的几部)获得提名奖项数量最少的最佳影片,与1977年的《安妮·霍尔》和2006年的《无间行者》一起垫底。

在低清资源流出两个月,高清资源流出一个多月后,《绿皮书》在国内大屏幕剪掉了几分钟放大了几个镜头为代价上映。

截止现在,这应该是指环王3以来拿到最佳影片的电影在豆瓣上的最高分,8.9。

给些现实,斯派克·李不满《绿皮书》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当场走人。Vanity Fair的Party上,被采访到“绿皮书拿到最佳影片是否很生气?”,他回答“我给你一个英国式回答:It’s not my cup of tea.(模仿英音回答)”《逃出绝命镇》导演乔丹·皮尔也被报道称,宣布《绿皮书》得最佳时,他和他身边的一些在场人士都没有鼓掌。

我的观点

两位男主共同旅程上的经历从影片展现的视角来看大多都是有趣而又轻松的,最“激烈”的碰撞也莫过于一家餐厅拒绝他们的表演嘉宾上座就餐。(或许大家觉得这已经挺剧烈的,但看片子时候的感觉震撼力并没有那么大,反而更像是落笔于白人司机的想法,以及两人和餐厅间的纠结)而且,所有的喜剧场景都像是贴模板一样地呈现出来,整个剧本十分之平稳,笑点的设计感十足,对主题的表达也十分粗糙和粗暴(下面谈),视听上也没有什么设计,甚至没有什么可以谈的,倒是海报的人物大小关系直接暗示了本片的问题所在。一部普通而流水线的公路片。

 视角上来说其实这部片子就是白人救世主的视角(Seth几周前在脱口秀里面做过一个讽刺白人救世主的短片)。大家可以看看Don在Tony的引导下开始走下“圣坛”,接纳鸡块和爵士乐,最后走进Tony的家庭,这一切的来源都是Tony的引导,没有Tony就没有不一样的Don。而Tony呢?Tony的确改变了,但Tony的改变真的和Don的改变的根源一样吗?完全不一样!Tony的改变至少在电影的展示下,不是因为Don做了什么,而是他自身的觉醒白人不需要黑人拯救,他们可以自己拯救自己

同时,这部片子人物上充满着刻板印象。人物角色的脸谱化,人物反应的刻板化。所有人在典型环境里做着典型的反应,而且是处处如此。最惹人发笑的吃炸鸡那一段,试问,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黑人,怎么可能对自己族群的文化一无所知?片子在人物设定时把所有的刻板印象反了一反,这种所谓的反刻板印象,只是套了一个空壳,其建立的本质就是刻板印象。

主题上,这种把“种族”这一本片重点给轻松化的处理的作品在国内的吃香程度蹭蹭蹭地就上去了。大家似乎都在庆祝终于远离了某种“苦大仇深”的视角。电影把观者放到了一个舒适安全的可以用来逃避现实的环境里,如果电影的目的在于让观众“快乐”,又为什么要鼓吹自己的“真实”?所以通篇的“轻松化”,不是什么照顾观众,不是什么对于梦想世界的渲染,不是什么友情的歌颂,爱与改变。而更像是白人视角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本片的导演到编剧全部都是白人。主要编剧之一是Tony的儿子,Don的后代明确表示反对这部片子的陈述。)

这种已经明摆着想以剧情取胜却在剧情上几乎丢开人文思考与关怀的分裂让我对大家所谓的优秀抱有异议。

很多人批评奥斯卡zzzq又让一部与黑人有关的电影拿了最佳影片。也有很多人批评前一种人,他们说这部电影支持平等,反映现实。

我是第三种。这部电影不反映现实,甚至是对现实的一种伤害去看看黑色党徒的结尾吧,沉重的事情依然发生着,从未减弱。所以这部剧本中对黑暗面的弱化,所谓一家亲的结局,其实就是是粉饰太平,讨好观众。援引Vulture的评价,“电影将白人主角的粗鲁偏执与黑人主角的情感冷漠错误地画上了等号,迫使两位都能有所体悟,…,主要为了让某些会因为黑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而感到不适的观众安心。”

历史上的那本绿皮书不是这部以绿皮书为名的电影。仅仅因为电影用这个名字就认为他扛起了反歧视的大旗,未免太天真。

奥斯卡选择了一部试图伪装zzzq,但却真正伤害着zzzq的电影,绿皮书的拿奖可以说又一次把学院底裤给扒了。学院口口声声地改革,最后的大奖却给了一部今年来形式和主题上可以说是最保守的一部电影。用这一行动再次证明了自己被老白男们掌控。他们仍然喜欢那些让自己舒适的电影,而那部黑人用行动赢得尊重,照应现实的黑色党徒,那部聚焦于小人物和家庭女性角色的罗马,那部把女性和权力中心和历史进程的相联系的宠儿,想要获得最佳影片的认同,依然是困难重重。

同样,这种学院老白男口味的救赎与白人的自我狂欢在我国语境下可以得到如此多的支持,面对争议时这么多人的辩护,实在可笑又可悲。也恰好证明了在关于种族的问题上大家只能接受轻松的缺乏深度的表现罢了。(有人说这部片子碰了zzzq这个极不讨喜的话题却还受欢迎是因为质量高,可是这个喜剧题材不是极不讨喜而是极其讨喜,而且全片对zzzq的淡化也极其讨喜)

这部电影不仅是撞车以来最差的最佳影片,甚至在现在的语境下,比撞车还要危险。

当所有的严肃都被化为温情与快乐,问题永远不会因此迎刃而解,而是堕入黑暗生根发芽。

用THR的报道中的一句话作结。

“The award is for excellence and artistry, not whether a movie made you feel good.”

评论(8)
热度(97)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Pluto_Rabbit | Powered by LOFTER